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付晶:用心打造點亮青年信仰的思政課堂
付晶,2010年入職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現為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副主任。在思政課堂上,付晶為學生們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努力打造讓學生們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感的思政課堂,點亮青年信仰。
以身作則,心有信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教師要努力做到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付晶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關注時代、關注社會,自覺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努力做學生的表率,親其師、信其道。
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的教學思路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付晶在授課過程中注意結合課程內容采用總結、舉例、提問、練習、分析、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充分參與教學、表達觀點的過程中享受課堂,并受益于課堂。同時,付晶努力學習鉆研,不斷提升其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能,用理論說服學生、用價值引導學生,傳導主流意識形態。
敬畏課堂,創新教學模式
從教近十年,付晶堅信課堂是神圣的,每一堂課都要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據課程特色和學校實際,付晶在基礎課教學上采用了混合式教學法,即“線上教學+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的模式,致力于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增強學生的獲得感。
“線上教學”以超星平臺為依托,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研判大學生思想特點;“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精講重難點。在講授“中國精神是什么”時,付晶采用了案例教學法,選用“紅旗渠精神”和“北斗精神”兩個典型案例解析難點知識。“實踐教學”主要為課外體驗式教學,冰鼓勵學生在內化于心的基礎上外化于行,走進社會服務社會,促進學生真正實現知行統一。
通過混合式教學,實現了線上教學和線下教育的結合、大課堂和小課堂的結合、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結合,能夠促進學生更有獲得感。
付晶始終熱愛教學,積極參加校內外教學競賽,以賽促進。付晶曾在我校中青年教師授課大賽中榮獲三等獎、中青年教師說課大賽中榮獲三等獎。2020年,她由學校推薦參加廣東省第五屆高校(本科)青年教師教學大賽。在省賽中,付晶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在網絡評選、現場決賽等環節中脫穎而出,榮獲廣東省第五屆高校(本科)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二等獎。
付晶榮獲廣東省第五屆高校(本科)青年教師教學大賽(思想政治課組)二等獎
教師簡介:
付晶,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2010年入職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主講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課程等,擔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副主任。2011年榮獲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首屆青年教師授課大賽三等獎,2017年入選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第二批“百名骨干”教師,2018年榮獲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中青年教師說課大賽公共必修課組三等獎,2019年榮獲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20年榮獲廣東省第五屆高校(本科)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二等獎。在科研方面,她參編教材4部(其中2部為副主編),作為主要成員參加省級課題5項,主持市級課題2項、校級課題3項,發表學術論文8篇。
馬克思主義學院供稿
圖、文資料提供/付晶
審校/葉啟績
責編|劉赟
編輯|黃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