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教師鄭培心:做學生成長路上最貼心的陪伴者
9月10日,中山大學新華學院2020年教師節表彰大會暨新教師宣誓儀式隆重舉行。該大會圍繞2020年教師節“立德樹人奮進擔當,教育脫貧托舉希望”主題,對一批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進行表彰,旨在全校范圍內樹立優秀榜樣,號召全校教職員工向他們學習,不斷進步,齊心協力投身立德樹人的教育事業中。現將他們所分享的教育故事和教學心得予以刊登,邀您共品中大新華的育人故事。
我是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的一名教師。教學之于我不僅是一種榮譽感、責任感,還有看到學生收獲知識并成長時的幸福感。任教過程中,我還更加深刻理解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立德樹人關系黨的事業的發展,關系國家的前途命運,更加堅定了我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而教書育人的決心。
——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 鄭培心 老師
記者:您是如何理解“教師”這一職業的呢?
鄭老師:教師有心懷責任與使命,認真用心教學才能更大程度地培養出國家未來的棟梁。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份職業,就一定要把教師的職責做到最好,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做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中的一員。
教書育人是一項長期工程,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知識積累和學科沉淀授予學生們知識,更要培養其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克服問題等多方面的能力,那就意味著我們需要一同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找到一種易于被學生理解的快樂對話方式。
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一個老師的某些舉動或言行,甚至可以改變或者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只有學生喜歡并信任這個老師,他們才會把這門課學得更好、理解得更透徹。
鄭培心老師(左三)與學生一起討論設計作品
記者:您所講授的課程非常受學生歡迎,可以分享一下您的教學“秘籍”嗎?
鄭老師:我喜歡跟學生們待在一起。每當開始接手新生的服裝工程專業課程時,我都會在開課之前召集一次班會,說明課程的授課目的及授課過程和方式,并展示課程中所需的服裝專業工具及用途,方便大家在開課前提前準備好課程所需的專業工具及材料。課后,我會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去到服裝材料市場認知各種面料的屬性及特性,并且按照學生們各自的喜好采購課程中所需的專業工具及制作材料,引導他們逐步建立起對課程的認真專業態度,并激發對完成屬于自己作品的期待,進而增進他們對專業的熱愛。
鄭培心老師帶領學生前往市場了解各類服裝面料
為了開闊學生們的視野,同時也為檢驗他們對本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我會鼓勵學生們積極參加一些服裝專業領域的賽事活動,并根據學生的特長積極組織團隊帶領他們參加大賽。近年來,我們在中國(廣東)大學生時裝周指定面料團體創意設計大賽中分別榮獲“最佳舞臺效果”獎和“最佳工藝制作獎”。
鄭培心老師(中)指導學生制作參賽作品
鄭培心老師(左)指導學生拍攝參賽作品
記者:2020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學校于3月16日正式實施開學不返校期間的網絡教學。請問您在網絡教學期間,有遇到哪些困難?您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鄭老師:對自己而言,這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在上網課的時候,雖然會遇到很多新挑戰。但我相信,只要“立德樹人”的初心不變,我們總能探索到契合學生需求、達到良好效果的線上授課模式。例如,在教學生們服裝結構制圖時,我會在講完之后讓他們大膽地將他們的結構制圖發在群里進行逐一點評,他們得到表揚或建議會積極發表感想。這樣的互動不僅使學生學好專業知識,也使每位同學在參與課堂的過程中得到成長,并成就更加積極的課堂環境。為適應不同課堂的特點,我在講授《服裝工藝制作》課程時,會提前錄制好每一種工藝制作的視頻并剪輯成一定時長的小視頻便于上傳與循環播放,讓學生們在家也能更好地學習服裝工藝的制作。
鄭培心老師(左)正在進行服裝工藝制作教學
記者:在教學過程中,您是如何激勵學生提高對專業學習的熱情呢?
鄭老師:學習的快樂除了源自老師的教學風格,還來自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所以我在設計工藝課程時會讓他們制作適合自己或家人朋友的服裝,切實關注每位學生的制作進度與情況,適時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當成品“出爐”并穿著自己親手制作的服裝舉辦成果秀時,就能幫助學生們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幫助他們找到學習的快樂與堅持的動力。
學生們舉辦課程服裝秀
教師這一份職業意味著終身與奉獻為伴,我愿如陶行知一般:“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作為一名老師,不僅要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更要有良好的品行。修身立德,為人師表。我會時刻謹記自己的光榮使命,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愛心、耐心、責任心,做學生最貼心的陪伴者。
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新聞中心供稿
文/鄭培心
采訪/黃要武
受訪者供圖
責編|劉赟
編輯|黃要武